小說名稱:[玄幻仙俠]《降仙奇緣》7-10集(全10本)作者:李郎憔悴【河圖實體】 (3/3)



文字放大:    自訂文字大小:    行距:

  第七章 ◆ 弊案不斷

  吳可興一案暫時平息了,朱傳宗痛定思痛,以此為契機,決定大肆展開廉政行動。朱傳宗頒布嚴令,命令吏部、刑部、都察院開始嚴厲審查官員。僅僅過了月餘,就揭發出了很多的弊案,可是當中有幾個人,竟然都是朱傳宗的心腹愛臣,就是王大牛、張老五等人。

  御史首先參劾的已經是通政司副使正四品的官員王大牛收受賄賂。王大牛是朱傳宗家僕出身,是個不識幾個字的農夫,剛開始當官之時,破了很多弊案,幫助百姓伸冤,是名聲很好的清官。

  因此朱傳宗自然是不信,可是派了刑部、督察院、大理寺的官員去調查,還真的證據確鑿。

  王大牛被捕之後,竟然道:「我受賄是取之於民,用之於民,不算違法啊!」

  又辯解道:「我受賄還佈施於人,是做善事,比哪些純粹中飽私囊的貪官要乾淨。我一心為民,你們不表彰我就算了,怎麼還法辦我?」

  三法司都知道王大牛是攝政王的家奴出身,因此不敢判案,只把事情如實稟告給朱傳宗,請他定奪。

  朱傳宗看了督察院送來的卷宗,氣得差點吐血,王大牛曾幾何時還是個單純的魯莽漢子,如今身居高官,便腐敗墮落至此,真是豈有此理?辜負恩寵,又如何對得得起百姓?

  朱傳宗雖然也憐惜王大牛這個莽漢,知道這小子就算貪汙,可是為了他就算丟了性命也是甘願的。不過涉及國家的政務,要是徇私,以後朝廷如何治理天下?因此便指示那些官員,要重重判他。

  哪知道此事還沒底定,又接連出現了許多案件。

  這些涉案的官員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,可算得上都是他的心腹。其中趙老四擔任北南府知府,他竟然以衙門的名義,幫助一個商人從民間籌集了一千萬兩銀子,後來那個商人做生意失敗,便攜款逃跑了。幾萬的百姓都向府衙要錢,趙老四沒有辦法,說道:「我們北南府也是被騙了,既然做生意,就有賠有賺,做生意有風險,還能怪誰?」

  官商勾結,明明是衙門出面擔保的,出了事衙門卻推了個一乾二淨,百姓自然不服,包圍了府衙幾日,最後調動軍隊,殺了十三個人才鎮壓了暴亂。可是民怨難息,百姓到京城來告御狀,已經告了三年,但案子卻被壓了下來。

  京府通判張老五,曾在任知縣時期,官商勾結,讓農民購買假種子,造成當年糧食欠收,後來以衙門名義補了一些糧食。可是當年餓死了六個人,百姓上告,也是被掩蓋了。

  錢老六光祿寺署正,下令各個衙門部門,每年都要買他家鄉所產的酒,錢老六從中漁利,幾年下來,得到了幾萬兩的好處。

  朱傳宗接到這些奏報,只覺一陣頭暈,險些昏倒,心中淒苦,這些年殫精竭慮,原以為天下太平,吏治清明,可是幾年下來,原來提拔的那些嫉惡如仇的清苦百姓,剛開始都還為老百姓好,很清廉,可是幾年下來,都漸漸變成了貪汙犯,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

  趙老四、張老五等人,都是清苦的農民出身,當官前連名字都沒有,如今身居高官,一個個都有了閃亮的名字,應該知道百姓的苦楚。為了百姓,為了朝廷,還有報答朱傳宗的知遇之恩,應該盡心竭力,努力為了百姓做事啊!但是後來卻變得如此的貪婪,如此的狠毒,人心如此,真是讓人失望啊!

  朱傳宗眼見辛苦一輩子,最後卻弄得一事無成,所謂建立的功業,都不過是鏡花水月,空中樓閣,只覺得人生真是沒有趣味。這時有太監宮女前來,原來是太后請他進宮有事商量。

  礙於輿論,朱傳宗並不能總是見到太后,現在太后請他進宮,想來是有事情商量。

  朱傳宗進得宮來,只見太后張端頤依然花容月貌,腰肢婀娜,肌膚凝白,朱傳宗許多日子不見太后,也思念得很苦,原本心情不好,再見到老情人,見她容顏如昔,可是覺得自己卻老了,不禁生出唏噓之歎。

  太后笑道:「王爺臉色看來不大好,怎麼垂頭喪氣的樣子呢?是不是見到我不高興呢?」

  朱傳宗道:「見到你哪有不高興的道理?只是最近朝廷出了不少事情。以前跟著我出生入死的老部下,多發弊案,敗壞綱紀,腐敗透頂,讓我顏面受損事小,讓朝廷損失可大。想起我這麼多年來辛辛苦苦,可卻勞而無功,我一生忙碌,又得到了什麼呢?你依舊容顏貌美如昔,我卻老啦!真是一事無成,兩手空空啊!」

  太后笑道:「看你說的,你正當壯年,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年紀,怎麼說這樣的喪氣話?不就是有幾個貪官嘛!哪朝哪代沒有?幾個貪官而已,不過是少數的幾個人。你是不是多日沒見我了,所以心中在埋怨我了?你身邊脂啊粉啊的多了,又年輕美貌,也不在乎我這個老太婆了!」

  朱傳宗道:「瞧你說的,你為我生了愛兒,又是我最貼心的知己,如果你常陪在我身邊!挪裡還會理會別的女人呢?」

  太后依偎到他懷裡,道:「你還知道我們還有孩兒啊?那還說什麼一事無成!你替孩兒打下了江山,留給他萬年基業,難道這還不夠嗎?」

  朱傳宗道:「就是因為我打下了如今的江山,看到沒治理好天下,所以我才慨歎啊!」

  太后嫵媚一笑道:「唉,看王爺你說的。這些都是小事,幹什麼為這些不相干的看不開呢?對不起你了,讓你飽受相思之苦。大概是身邊的丫頭們不瞭解你的心思,你現在地位又太高,沒有一個知心人吧!時常要是和我說說話就好啦!可惜實在是身不由己啊,為了我們的兒子,為了皇家的顏面,這些年委屈你了。前些日子,我把我們的事情和皇兒說了。」

  朱傳宗吃了一驚,道:「這麼大的事情,你怎麼不和我商量?難怪他最近乖巧多了,對我也不像以前那麼冷冰冰的。這樣也好!」心中大是欣慰,見太后眉彎入鬢,粉臉凝脂,望去還如年輕時一樣秀美。暖玉在抱,溫香滿懷,那吹彈得破的粉嫩肌膚,那令人欲死欲仙的媚態,如同當年初會之時的驚艷。

  朱傳宗抱緊太后,正欲親熱,忽然宮女前來敲門,說是皇帝前來請安,二人極不情願分開,太后安慰道:「是我請皇帝來的,難得你們父子私下見面,也該說幾句貼心話了。」

  這時皇帝進來,恭敬異常,臉上滿是笑容,笑著道:「聽說王爺進宮,朕是特意趕來的。王爺勞苦功高,可要注意身體才好。」

  朱傳宗歎道:「說起身體,難道真是歲月不饒人?最近只覺得腰酸背痛,仿佛老了一樣。」

  皇帝忙道:「王爺是最近太忙了,休息幾日就好了。朕年紀又小,又平庸無能,幫不了王爺什麼忙,真是讓朕又是慚愧又是擔憂啊!」

  朱傳宗道:「多謝皇上關心。今天我接到手下密報,我親自提拔的幾個官員,竟然都是貪婪之輩,讓我不勝惶恐,又慚愧不已,我對不起天下的黎民百姓啊!等我親自處置了這些官員,會親自向皇上請罪的。皇上你已經十八歲了,是該到了親政的年紀了。」

  皇帝這些年經過歷練,心想哪會那麼容易能夠親政?嘴上道:「王爺您可不必放在心上,還是注意身體要緊。您勞苦功高,大梁能夠中興,都是您用性命拚下來的。如今出了一些弊案,也無關大局。百姓都稱讚王爺英明神武,王爺還是不要太自責了。」

  太后見皇帝應對得體,也很欣慰,露出讚許的目光。

  朱傳宗也很高興,道:「難得皇上深明大義,對我如此仁厚。皇上日後待天下百姓也要如此才好。」又問起皇上都在讀什麼書,應該讀什麼書等等。

  皇帝心想:「你總是把我當孩子看待,哼,等日後讓你見識到我的厲害。」

  皇帝心中老大不願意聽朱傳宗嘮叨,忍耐了良久,才找了機會,陪笑道:「王爺您一直忙於國事,好不容易來看母后,和母后好好敘敘舊,朕就不打擾了。」

  皇帝近兩年隨著年紀增長,處事越來越有分寸,對朱傳宗也越來越尊敬,想是曉得朱傳宗是他生父,真心為他打下了江山的緣故。

  朱傳宗目送皇帝離開,心中也很欣慰。

  朱傳宗和張端頤親熱一番,互訴衷腸,直到晚上才歸。

  第二日上朝,朱傳宗派了大理寺與督察院、刑部三法司審理了趙老四等人的案件,辦案的都是鐵面無私,名聲在外,朱傳宗的股肱之臣。這些辦案的官員,直接向朱傳宗奏報。案情雖然牽連不少官員,官級也很大,但在攝政王的親自督促下,仍然很快地查出了全部案情。

  就在案情要全部一清二楚的時候,卻有新的證據,令人震驚的消息傳出來,趙老四、張老五等人家中竟然藏有造反的書信,三法司不敢隱瞞,只好轉呈給朱傳宗。

  本來這些人的貪汙之罪,就算罪名再大,也不至於滿門抄斬,罪牽九族,可是發現了這些證據,他們犯了謀反之罪,不僅要滅門抄家,還要株連九族啊!這件大案立刻震驚朝野。

  朱傳宗原本心中震怒,不想見這幾個忘恩負義的鼠輩,可是案情如此轉折,沒想到這些人竟然要聯合起來造反。

  朱傳宗驀地聽說此事之時,差點昏倒。這些以前一手提拔的親信,就算貪汙,也不能要造他的反啊?他們當真是狼心狗肺之人?他越想越覺得不合理,心中疑念大起,思索半日,心中忽然一動,想起當年他的一段公案來。

  他那次也是面臨重大官司,但在吳思遠的建議下,冒險使用造反這招,當時的明宗皇帝,卻反而認定是兩派誣陷暗鬥,不能讓一派勢力太大,難以馭駕,反而沒有出重手懲治他們。

  朱傳宗覺得這些事情不簡單,便決定親自審理趙老四這幾人。

  趙老四、張老五等人一見朱傳宗,都放聲大哭,朱傳宗怒道:「你們貪贓枉法,而且還要造反和我作對,還有臉來見我瑪?你們要是有一點良心,早就自殺謝罪了。」

  幾人道:「我們貪汙腐敗,罪不可恕,辜負了少爺的一片苦心栽培,原本願意以死來謝罪的。可是一想到留下少爺您一個人,恐怕會被奸臣所害,因此冒了全家都被抄斬的風險,來見少爺一面,告訴少爺幾句心裡話。」

  朱傳宗見他們一口一個少爺,都是當年的稱呼,想起舊日的時光,也是唏噓不已,道:「你們有什麼話儘管說好了。你們膽子夠大,竟然還要謀朝篡位。」

  幾人都露出胳膊、大腿,只見都是傷痕纍纍,都哭道:「我們要不是出此下策,恐怕一輩子也沒機會見到王爺,提醒王爺您要小心身邊的奸臣了。」

  朱傅宗看他們被刑訊逼供,心中也是暗驚,刑不上大夫,他們都是高官,按理就算三法司也不敢動刑的。

  朱傳宗臉上陰晴不定,心中疑惑不已,冷哼道:「這麼說你們都是被冤枉的了?」

  幾人都哭道:「冤枉倒也沒冤枉,我們辜負了王爺的恩情,就是死一萬次也報答不了王爺的知遇之恩。」

  幾人慢慢說起緣由。原來他們當官之初,也是一心為民的。不過衙門之事,並不是清官就能做好事情的。官員的俸祿不高,雖然也足夠生活,但是要養師爺、衙役、管家、丫鬟就不夠了。而且如果太清廉的話,沒有官吏敢和你打交道,便也做不了事,朝廷吩咐下來的差事,都辦不下去。

  漸漸幾人為了做出一番事業,便只好入鄉隨俗,和這些官吏打交道,但是應酬需要銀子,慢慢也就開始拿一些回扣,截留一些銀子了。

  幾人等到官越來越大,雖然做出很多對百姓很好的政績,但漸漸被屬下蒙蔽,開始虛應故事起來,所以才會落得今天的下場。

  朱傳宗怒道:「官場是有不好的陋習,可是要不是你們品行不良,能做出這麼多腐敗的事情?」

  幾人含淚認錯,磕頭如搗蒜,不過最後卻異口同聲,咬定朝中有大奸大惡的奸臣要除去他們,斬斷王爺的左右手,最後再對付王爺。

  朱傳宗逼問他們是誰,幾人都不敢說,道:「王爺只要留心,暗中一查,不就一清二楚了?」

  朱傳宗不再逼問,命令暫且把他們都收押起來,特意派人監管他們,其實是保護起來,如果他們當中有任何一個人傷到一根毫毛,就要把看守的人滅門。

  朱傳宗既然被他們提醒,曉得他們口中的奸臣,必定是個大人物,說不定是他最信任的大臣之一。這事輕忽不得,可要小心派心腹打探出內幕才行,否則消息走漏,恐怕要有一場政變。

  這時正是夏天,京師附近的定天河一連數日大雨總是不停。第六天,奏報稱定天河在京郊決口,平大宛、田興兩縣數百村莊被淹,百姓失蹤上百人,又有數萬人無家可歸,正湧向京都。

  用不著考察印證,朱傳宗站在護城河城牆高處往四處望去,田野一片汪洋,低窪地方只見樹梢,有幾個村莊已沒了蹤影。朱傳宗急令京城妥善安置湧進的災民,令平大宛、田興兩縣把府庫的糧食銀兩都拿出來賑濟,別再使百姓流離失所。

  又過了一天,災情奏報如雪片一樣飛來,很多地方暴雨不斷,大梁國最大的河流祖源河河水驟漲二丈有餘。還沒到第二天,奏報又到:祖源河於封儀、陽關決口!

  過了一日又報,祖源河於封開決口;於階武營壩北岸決口……祖源河七八處先後決口,實為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,這是二十年來,朝廷所遇到過最大的天災。

  朱傳宗急忙帶人出京師探看,沿路只見災民成群結隊,朱傳宗憂心如焚。每年河工支付的費用都是幾百萬兩,數目如此驚人,可是如今起到什麼作用?到處決口?朝廷花了這麼些銀子,銀子哪裡去了?治河的成效在哪裡呀?

  朱傳宗繼續往前走著,只見村村被淹,人人流離,僅京師附近的定天河決口就受損如此,那祖源河決口帶來的會是什麼樣的災難啊!難道能對水深火熱中的百姓置之不理嗎?

  朱傳宗越看越是心驚,在大臣們的勸諫下回到京師,一入城門,見城內各處都擠滿了災民,上百個一群,幾十個一堆,處處都是歎息聲、哭喊聲、哀嚎聲。如不盡快妥善解決災民問題;豈不是又要生亂!朱傳宗剛到宮中,馬上諭令開倉放糧,並要各處官吏及士兵幫助災民,同時又告誡各地,全力救助百姓,不要讓瘟疫和其他疾病流行。

  這時也有官員陸續彈劾河道總督錢天翔了。原來河道總督錢天翔是個外表仁義,但內心貪婪之人。錢天翔治河,用麻料摻雜沙土,稭垛則外實中空,用的都是便宜無用之物,被百姓稱為豆腐渣總督。

  與之相反的是,在工地上好玩之物充斥。什麼元狐、紫貂、熊掌、鹿尾等等,無物不有。河員們用公款隨意購置奢華的綾羅綢緞、山珍海味,以河工原料費用的名義報銷。甚至河工要員,領出公款,捐納買官,等到河工竣畢,便升了新官。投機取巧,無所不用。像他們這樣用國家治河之銀為自己捐官之事,絕不是少數,而是普遍現象。而且治河工程完畢,上報獎賞人員都是這些官員的親戚朋友,甚至從沒有到過工地而名列推薦冊單,也不在少數。

  朱傳宗看得觸目驚心,雷霆大怒,傳令鎖拿錢天翔進京,哪知道錢天翔卻畏罪潛逃,朱傳宗下令全國通緝,一邊和眾大臣商議怎麼去治河。

  眾大臣見朱傳宗發雷霆之怒,都噤若寒蟬。水封良見了這種情況,便跪下請罪,請求處分,任用屬下官員貪腐無能,識人不明等等。

  眾大臣見了,都跟著請罪。

  朱傳宗見他們如此,歎道:「你們都起來吧!說起來都是本王的錯,屬下官員有這麼多貪官,也不能都怪你們。」

  眾大臣站起,水封良道:「屬下以為治河之前先治官吏,否則官吏貪汙,治理河流虛有其表。不過在當今如此緊急的情況之下,不能大開殺戒。讓這些官吏都去坐牢,就沒有懂河道的官員了。讓他們戴罪立功,說不定能夠治理得了呢!屬下一片肺腑之言,請王爺三思!」眾大臣也都隨聲附和。

  這個時候,出去巡訪的大理寺卿黃天祐的奏摺也到了,奏摺寫道:「臣以為治河須先治人,須先治官,須先治吏,須先治貪。否則國將不國。」云云。

  看了奏摺,想起吏治,朱傳宗一陣揪心的疼痛。為臣子時,他非常痛恨貪官,決心當權之後,一定要根治腐敗,下決心整頓吏治。可是當權之後,這十幾年來,費盡心力,殺了許多,逮了無數,可是如今那貪官、那汙吏,不少反增,這是怎麼了?

  朱傳宗深知黃天祐所言都是實情,可是難道真的先治官吏再治河?那要等到什麼時候?治河可是燃眉之急啊!何況,總不能把這些官吏都殺光了吧?吏治實為國家存亡的關鍵所在,朱傳宗對此是深以為然的。可是治吏也好,治河也好,目前的燃眉之急必須解決,如今七八個口子還能讓它們日夜流淌嗎?總不能放在那裡不管,任祖源河永遠氾濫,讓其明年還沒有固定的河道。

  要治河!派誰去呢?朱傳宗最後還是想到了水封良。所有大臣之中,只有右丞相水封良了,他一向清廉,又是能臣。

  朱傳宗想來想去,決定還是派水封良前往治河,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前往督辦河工,派給他五百萬兩銀子,讓他總管治理工程。


  第八章 ◆ 真相大白

  轉眼到了深秋時候,儘管國家發生了重大災情,朝事弄得朱傳宗焦頭爛額,但在全國全力救援之下,仍舊渡過了難關。

  其實死傷的都是老百姓,他們人微命賤,死傷再多又能怎樣?各地匯總下來,淹死的、餓死的、得病死的,一共死傷六十萬人,這還是各地能瞞的就瞞,能不報就不報的結果。

  儘管這樣,禮部還是對外公佈這次大災難死傷了才十萬人,並說這次大災難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災禍,非人力所能抗拒,可是在攝政王英明領導下,全國官吏通力合作,百姓積極配合,仍是取得了重大的勝利,然後表彰了在救災當中的英雄人物。

  其中久和縣的知縣因為大水來臨之時,逃跑途中失足落水不治,被說成是奮斗在抗災第一線,身先士卒,因公殉職。還有官員們的一些百姓親戚,假裝救了幾個人,然後大肆宣傳他們的好人好事。至於意外在大水中死亡的官兵,那自然是殊恩加上,更加上全國宣揚,弄得人人都知道了才行。

  就這樣一場大災消弭無形了,禮部官員喜滋滋地道:「雖然是發生了災禍,是壞事,可是經過我們的宣傳,全國百姓團結起來了,擁護朝廷,對朝廷感恩戴德,壞事變成了好事。」

  朱傳宗見化解了災禍,也是心中歡喜,不過臨到深秋,天氣乍寒。一日紫仙不小心染了風寒,臥病在床,病得十分嚴重,讓他憂心不已。

  朱傳宗心疼萬分,請了太醫院和京城裡的名醫替紫仙診治,可是病情仍舊不見好轉。他見紫仙日漸消瘦,心中憐惜不已,這日衣不解帶,呆呆地守在紫仙床邊親自照顧。

  紫仙見朱傳宗堂堂王爺之尊,卻親手服侍她吃藥,沒好好休息,臉頰都消瘦了,雙目無神,不由又是心疼,又是感動,流淚道:「王爺,我只是卑微之軀,不值得你這樣啊。」

  朱傳宗微笑道:「什麼值得不值得的,別瞎說了。你是我心愛的人,我當你寶貝一樣,這點小事算得了什麼,只要你病好了,再難的事情我都肯為你做。」

  紫仙失聲大哭,道:「王爺,我對不起你,我……」

  朱傳宗見她一臉憔悴,安慰道:「有什麼話以後再說吧!看你臉色蒼白,要多休息。等病好了,想說什麼就開口,我都會答應的。」

  紫仙淚如泉湧,嗚咽道:「我的是心病,好不了。王爺以後別把我放在心上了,我不值得你憐惜,我一直騙王爺呢!我根本不值得你愛啊!」

  朱傳宗道:「傻孩子,看你病的,胡說什麼呢!」

  紫仙流淚道:「我一直在騙你,一直在利用王爺。王爺是聰明人,還有什麼不懂的?以後就忘了我吧。我死之後,也別把我葬了,用火化了,隨風飄走就算了。」說完上氣不接下氣,咳嗽起來。

  朱傳宗抱著她,輕輕拍背,溫柔安慰,道:「你別亂想,你就是一直騙我,我也不會和你計較的;你若是一直怪我沒有給你名分,等你病好了,我就明媒正娶你,讓你當王妃,好不好?」

  紫仙不聽還好,一聽之下,更是激動,咳出一口血來。朱傳宗見她病得如此之重,心中痛惜,急忙傳太醫前來醫治。

  紫仙卻不知為何,死活也不肯再讓大夫上前診治,朱傳宗沒有辦法,想起紫仙一向和薛金線最好,和她幾乎是無話不談,薛金線又知書達理,冰雪聰明,因此便請她和紫仙說話,看看她到底是怎麼了,為什麼一心求死。

  薛金線和朱家眾女一直以來都覺得紫仙有些蹊蹺,暗中派人打探她的家世,可惜一無所獲,因此更感驚奇。這些年來,心中對她都留著心眼,薛金線見紫仙今天到了這個地步,必然有什麼心思。一個女人,無非是愛情和親情上的事情,既然朱傳宗對待紫仙百般遷就,如今竟然連正室的名分都肯給她,自然不是愛情上的事,那麼剩下來的,便是親情了,難道紫仙還有什麼親人讓她擔心不成?

  薛金線旁敲側擊,慢慢試探,果然紫仙一聽到這些話題,便流淚不止。

  薛金線這下認定她是有親人在世,有不得以的苦衷,便曉之以情,動之以理。

  紫仙被薛金線給說動了,竟然說出了一個驚人的秘密。原來紫仙的父母兄弟尚在,可是卻被關在一個無人知道的地方,做為要脅紫仙的籌碼。紫仙從小便被培養學習琴棋書畫,還有唱曲舞蹈等等技藝,更有如何服侍男人,如何討好男人的種種本事。這樣之後,在巧妙的安排下,讓她接近王爺,最後到了朱傳宗的身邊。而背後的主使者便是當今右丞相,朱傳宗的心腹愛臣水封良。

  朱傳宗坐在椅子上,聽到這個消息之後,一下子把椅子坐碎了,險些坐在地上,這個消息太驚人了,讓他不敢相信。

  朱傳宗親自到紫仙面前求證。紫仙流著眼淚道:「這些都是真的。水大人最近讓我給王爺下毒謀害你。我……我下不了手,所以才寧可全家被殺,也要說出這個秘密。王爺待我恩重如山,我病得這麼重,反正也活不了了,和父母家人一同到地下團聚就是了。」

  朱傳宗喃喃道:「我不信,我不信,你是我最愛的女人,他是我最信任的心腹,這怎麼可能呢?再說全天下的老百姓,還有當官的都說他的好話,我不信你說的,你一定是病得糊塗了!」

  紫仙道:「王爺聰明過人,一想應該便清楚才是。老百姓對官員的瞭解,都是聽說的,又親眼見識不到,只要讓人造謠,說水大人如何如何好,老百姓聽得多了,自然就信了。至於官員們,則因為水大人培養的女人很多,他給很多官員都送去了美人,這些官員開始感激涕零,等到以後這些女人把官員們的情報掌握了,抓住了他們的把柄,這些官員更是成了他的掌中物,誰還敢說他的壞話?」

  朱傳宗這次才徹底明白事情的所有經過,難怪水封良會這麼瞭解他,順他的心,原來是紫仙給他通風報信。他到底是大勇大智之人,清醒之後,知道此事事關重大,比他以前所經歷的所有事情都要凶險,眼下能夠信任的人,只有他身邊的愛妻們了,便請華采雲、朱水月、水靈兒、岳可人、薛金線、小郁及暖雲她們一起來商議大事。

  朱傳宗把當前的凶險說了一遍,道:「現在的事情到了最凶險的地步,全天下的官員都是水封良的人,敵眾我寡,沒有可以相信的人了。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悄悄任用可以信任的人,掌握兵權,然後再發動攻擊。」

  眾人商議完畢,便開始行動。

  華采雲悄悄進宮去探望太后,在無人之處,把事情經過全部告訴了她。

  水靈兒和岳可人一起去找王定昆,勸他幫助朱傳宗,各個女子都找到他們的親戚,讓他們知道該如何行事。在找了一個萬無一失的藉口之後,朱傳宗在朝廷上突然宣佈,任命武王爺王定昆重新掌握京師的兵馬,並兼任全國軍隊的最高大帥。大臣們都拚命反對,可是皇帝和太后都認可朱傳宗的任命,水封良在外地治河,回不到京師,一直以來,都是朱傳宗的女人在行事,因此水封良的耳目並沒有在意,也因此沒有收到任何風聲。他被朱傳宗的行動弄了一個措手不及。他們沒有私下商議怎麼應對這事,等事情一發生,想清楚之後,事情已經過去,因此王定昆就這樣接掌下了軍事大權。

  王定昆一到任,便任用他原來的親信,把部隊的軍官都換上了他的親信。接下來朝廷也四處更換官員,不容大臣們反對,朱傳宗和皇上雷厲風行,堅決實行,都任用新的可信賴的人。

  對於一些拚命抗爭,不惜以辭官相威脅的官員,朱傳宗和皇上一概準許,剝奪了他們的官職。事情如此突然,官場上的官員都嗅到了一絲氣味,一場大的浩劫要來了。

  果不其然,動盪還只是開始,接下來,朱傳宗宣佈京師戒嚴,所有朝廷的官員不得離開府邸,也不許和外邊傳遞消息,京城一切消息,一切命令,都由朱傳宗親自核準,才能對外公佈。

  軍隊在京城戒嚴,然後大肆捉拿大臣,一舉審出了案情,果然朝中很多大臣的嬌妻愛妾,都是水封良的密探。

  審查出了內情,朱傳宗馬上傳令擒拿水封良,可是水封良在朝廷畢竟耳目眾多,他早收到消息,帶著家眷,竟然跑到了別的國家。

  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案,最終還是朱傳宗取得了勝利,可是事後想來,朱傳宗還是覺得害怕。

  朝廷出了這麼大的一場陰謀,朱傳宗悔恨之餘,開始了平判冤案之路。

  在眾多新大臣的輔佐下,朱傳宗又親自深入民間查案,發現了很多弊案,發現了社會的真實形態。

  如今的大梁,官吏貪汙腐敗嚴重,發生了很多弊案,民間流傳著許多的詩詞就是例證。其一是:冤獄酷刑何時了,錯案知多少?法官前日又發風,判決不堪回首絕望中。法律條文應猶在,只是執行改。問君能有幾多仇,恰是一腔悲憤胸中流。

  其二:《水調歌頭·沈冤待雪》

  公正何時有?灑淚問蒼天。不知今朝衙役,究竟有多貪。我欲駕鶴西去,惟恐仇敵對手,笑我太沒膽。百姓要維權,何故如此難?

  翻律書,問法官,夜無眠。國仇家恨,豈是一時能說完!事有來龍去脈,理有是非曲直,惜無人敢管?但願神開眼,早日雪沈冤。

  諸如此類的,不勝枚舉。

  而許多觸目驚心的案件,更是讓人瞠目結舌。工部的很多工程,因每年疏於管理,或者把應該用於安全防護的錢貪汙了,造成工匠、民工的死亡,數目非常龐大。

  這些民工因為死於工傷,按法律規定至少要賠償二百兩銀子,足夠一個普通人家二十年的收入。但是官員們可不管這些,只賠償一兩銀子就完了,死亡的民工家屬去告,也沒有任何衙門受理。

  民工因為死亡的數目龐大,民間議論紛紛。官員就發公文說,因為民工們素質太低,所以才造成了這麼多的傷亡,都是這些人自己造成的。關於這件事,有一個秀才把一個古代的故事改編成一個新故事。

  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死了許多人,孟姜女的丈夫萬喜良也在其中。聽到這個消息,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,一下子昏倒在地,醒來後,她傷心地痛哭起來,只哭得天愁地慘,日月無光。不知哭了多久,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,長城崩塌了幾十里,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。孟姜女咬破手指,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,她心裡暗暗禱告:如果是丈夫的屍骨,血就會滲進骨頭,如果不是,血就會流向四方。終於,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萬喜良的屍骨。她抱著這堆白骨,哭著說道:「老萬,你的死跟你本人素質不高有關啊!」

  還有就是朝廷的許多工程,都拖欠民工的錢不給,民工沒有活命錢,沒有法子,只好拚了命的去衙門要,一次次被毒打,有的軟弱的就回家了;性子剛強的,就在衙門上吊,以自盡來威脅。

  為此衙門專門出了一條法律:禁止惡意討薪。

  本來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,自古以來都是如此,但到了現在就變成了「惡意討薪」,為此民間又編了一個笑話。

  宋代窮儒陳世美,進京考中狀元,被招為駙馬。其髮妻秦香蓮帶二子上京尋親,陳世美翻臉不認人,秦香蓮悲痛欲絕,發誓要討還情債。陳世美勃然大怒,上表朝廷奏日:「臣以為,京師自古就是神聖之地,豈容外地人隨便進入?應該建立人口準入制度!同時,對那些惡意討薪,討情之人,應堅決打擊!」

  本來老百姓是編個笑話來諷刺朝廷,沒想到北河省滄州縣卻發生了一件更讓人震驚的真實案件。一個衙役在酒樓聽一個歌女唱歌,見她美貌,便強姦了她,歌女哭著說要出門告他,那個衙役居然就把歌女掐死了。

  後來衙門判案,竟然說是歌女「惡意自殺」,意圖陷害大梁的衙役,真是大梁天下之大,無奇不有。

  朱傳宗聽到這些種種事情,只氣得啞口無言,不過這些還都是九牛一毛,還有就是許多煤礦,都是地方官員們勾結親屬開採,卻不管不顧采煤人的安全,每年被壓死在煤礦裡的窮人無數,出了事情之後,發佈的公文一律都寫道:傷者病情穩定,死者家屬情緒穩定,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之中。縣衙門全體官員在知縣大人英明的領導下全力搶救,死者家屬表示感謝等等。

  朱傳宗震驚於所見所聞,開始了一場整頓官場的行動,不過總不能把所有官員都殺了吧?又怕沒有這些官員幫著鎮壓百姓,所以只能是雷聲大,雨點小。

  不過在這個風口上,還是有幾個官員撞在槍口上,有三個官員在酒樓喝酒,有商人送了一個妓女讓他們取樂。

  三人喝了點酒,結果調戲起妓女來。偏巧這天這個妓女來了月事,不想和三人親熱,三個官員大罵妓女不識�舉,便把她脫光從樓上丟了下去。

  妓女被摔死之後,她的家屬到衙門去告。衙門說妓女是自殺,並說這個妓女一向有精神病,有自殺傾向,因此三個官員無罪。案子就這麼判了。

  這個案子傳到朱傳宗耳中,他親派欽差查明了案情,把所有涉案的官員全部處斬,震驚了整個官場。

  不過腐敗罪惡的案子太多,朱傳宗只有一對耳朵,所聞也是有限,所以在汙水坑裡,再怎麼撲騰,也弄不出什麼清水來。

  朱傳宗被這些事情弄得焦頭爛額,只覺得身體越來越不聽話了,家中眾女都寬慰他,要他別太著急上火,吏治的事情,要慢慢來,著急不得。

  這麼多年來,朱傳宗才發覺對這些愛他的女人們,他沒有好好待她們,她們無論他落在什麼處境,都是一心一意地幫助他、安慰他,不由心中感動無比。

  朱傳宗向眾女道歉,眾女卻都微笑不忍責怪。

  而朱傳宗心愛的紫仙,她的父母因為搭救及時,也救了出來,紫仙因為沒有傷害到朱傳宗,眾女一來善良,二來體會到紫仙的處境,將心比心,也都原諒了紫仙。

  紫仙原本病重,不過因為是心病,在大家的照顧下,病情漸漸也穩定了,漸漸好了起來。

  朱傳宗家庭和睦,嬌妻美妾和美,可算家庭上很是圓滿。雖然朝政上一頭霧水,灰頭土臉,但是因為有家庭支持的緣故,所以還是能堅持得下去。


  第九章 ◆ 君主立憲

  轉眼又過了一年,這年的三月,卻是一個青黃不接的季節。大面積的糧食欠收,官員們救助不力,導致農民們大規模的餓死,使他們走投無路,寧治省、江淮省因而爆發了農民起義,並且起義迅速蔓延開了。

  為了擔心起義遍佈到全國,朱傳宗一方面派全國的軍隊共同鎮壓,另一方面也在密切注視著全國其他各地的形勢,特別是京師附近的形勢。這一帶的農民雖說暫時還沒有被逼到走投無路、鋌而走險的地步,但民情也十分不穩。為了安定民心,朱傳宗讓各地開倉濟民,不足的由各省補足,並且派欽差前去監督。

  過了幾日,朱傳宗備齊犒勞之物,帶著貼身侍衛一路保護,率領著五千兵馬出了京師,直奔災情最嚴重的寧治省而去。一來考察災區情況,二來帶了糧食來救災。

  這日到了寧治省地界,朱傳宗騎在馬上一路觀看,只見沿途田地荒蕪,房舍倒塌,一片蕭瑟,再往前走,卻是數不清的難民、饑民,身穿百結鶉衣,手提瓦罐荊籃,背負稚子弱小,如蟻聚蜂集。

  朱傳宗歎道:「為何僅僅幾年,寧治省竟變得如此荒涼淒慘了呢?」便命人馬停住,叫一個貼身侍衛道:「你去喚幾個逃難百姓過來。我有話要問。」侍衛領命,不多時便帶幾個百姓到朱傳宗馬前,是一家四口人,男的瘦骨嶙峋,女的皮包骨頭,帶著兩個男女娃娃軟軟地在地上爬著。

  朱傳宗看了,心裡發酸,這就是他治下的百姓嗎?趕緊下馬問道:「你家因何落到如此境地?」

  那男子先是害怕,不肯說話,朱傳宗輕聲輕語,道:「你別害怕,我們是朝廷派來賑災的,你沒看見大批的糧草嗎?有什麼話儘管說,本官不會怪你的。」

  聽他語氣溫和,那人才大著膽子道:「今年洪水過後又是大旱,家裡田地寸土不能收,偏偏寶成府知府劉大人還時常派兵下鄉,說是圍剿叛賊土匪,卻連叛賊的影子也抓不到,就對我們老百姓燒殺搶掠,俺們只能到處逃難,簡直活不下去了。」

  朱傳宗聽完,眼中噴火罵道:「好一個蛇蠍心腸的惡吏,竟敢踐踏大梁律法殘害百姓,看我怎樣收拾你。」便命人把這一家四口收在隊列中。同時進駐臨近的南側縣,開設粥場,救濟災民。

  朱傳宗帶領官兵繼續趕路,進入寶成府境內。只見沿途餓殍遍地,情形更是慘不忍睹。朱傳宗一路看去,面色黯然,一聲不吭,心裡沈甸甸的。

  軍馬來寶成府城門前,寶成府知府劉可聽聞朝廷派了軍馬前來賑災,而且竟然是攝政王親征,嚇得屁滾尿流,趕到城外迎接。

  進了寶成府,只見城裡秩序井然,一片安詳的氣氛,沒有一點受災的跡魚。

  劉可開洋洋得意,還以為攝政王看到如此祥和的景象,一定會很開心,升他的官。哪知道朱傳宗派人打聽,知道劉可不許災民進城,任他們餓死在外面,或者讓他們逃到外地。此時很多鄉村老百姓都造反了,正和官兵們鬥爭。

  朱傳宗當即大怒,把劉可腦袋砍了,掛在城牆上,同時派人送糧給災民,對那些造反的百姓,既往不咎,只要投降,還送糧食。

  起義的百姓原本就為了飯吃,因此都紛紛投降,漸漸軍情便不再緊急。

  朱傳宗又請城裡的富豪大戶幫助救災,富豪大戶們也怕災民起義,因此都紛紛解囊,這樣烽火便漸漸平息了。

  朱傳宗在全國四處親去救災滅火,各地的流寇災民被妥善安置,漸漸這場大災總算是安然渡過了。

  朱傳宗筋疲力盡,回到京師,只覺得這些年恍然如同一場夢。他辛辛苦苦治理國家,本以為就算是不能大好,但是百姓安居樂業,也總是不成問題的。哪知道他受奸臣蒙蔽,竟然把國家弄得破敗不堪,真是欲哭無淚。而且看來人力再強,也不能和天鬥,遇到災禍,天下就不會太平。因此朱傳宗一到京師,便請皇帝親自祭天。

  皇帝已經十八歲了,以前主持這樣的大典,都是由朱傳宗主持,這次由皇帝親自主持,預示著皇帝有資格可以正式親自理政了。

  祭天這日,隨著三聲粗獷悠遠嘹亮的號角過後,金鼓緩慢有節奏地擂響九遍,整個大地都透露著肅穆與威嚴,浩大的人馬,沒有人敢發出一絲聲響。

  大隊人馬按一定等級秩序站立著、等待著,沒有一個人稍稍動一動,連遠處戰馬的嘴也被緊緊捆紮著,派人看管。

  威嚴而整齊的隊伍前面,皇帝帶頭跪下,隨後是朱傳宗帶著眾大臣都虔誠地跪下,所有隨行人員也跟著下跪,皇帝對天焚香、叩首,再焚香、再叩首,又灑酒叩首,禱告全國風調雨順,不要再有災禍了。

  旁邊分列著各種豐盛的祭品,如此九叩首之後皇帝正要起身,突然一聲長嘶,一匹掙脫的戰馬向這邊狂奔而來,所有的人都沈浸在剛才的祭典之中,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嚇楞了。

  眼看戰馬要從祭拜的地方踏過,衝向皇帝,說時遲,那時快,兩個武功高強的侍衛一縱身直撲戰馬,一人急抓韁繩,一人急忙用雙臂活活將那戰馬脖子抱住。馬被勒住之後被牽走了,信詩,眾人才回過神來,兩名太監急忙上前把皇上扶起,隨行大臣急忙跪下向皇上請安謝罪,朱傳宗也是非常惱怒。

  眾人隨皇帝回到皇宮,兩名士兵押解一人過來,他就是負責看管馬匹的小官,由於不小心放跑一匹馬,驚嚇了聖駕。

  皇上第一次主持大典,就如此不祥,心中也是氣惱無比,問也不問朱傳宗,揮揮手,自作主張,道:「把他給朕推出去斬了!」

  士兵剛要將那人推走,太常寺主事章並至急忙下跪請奏:「皇上萬歲,這人玩忽職守驚了聖駕罪該萬死,只是今天是大祭之日,不宜有血腥,望皇上三思。」

  朱傳宗也道:「殺人不祥。這人死罪免去,活罪不饒,發配邊疆守衛,永不回歸吧!」

  這時皇上也冷靜下來,臉色回復如常,道:「王爺說的極是。」那人立刻跪下叩頭多謝朱傳宗,這才又謝皇上,但此舉惹的皇上心中極不高興。

  朱傳宗祭完天回到府中,因為發生了事故,祭天不算順利,因此有些悶悶不樂,眾女見他不高興,便都過來解勸。

  這時手下送來書信,原來是趙老四送來的。

  原來整治了水封良和他的同夥之後,因為趙老四等人貪汙腐敗也是證據在握,因此朱傳宗把趙老四等人都重重的判了刑。不過念在他們的功勞便將他們都關在一處大院當中,有吃有喝,供養了起來。

  他們因為有當官的經驗,如今又下野了,因此時常上書表達一些意見,來幫助朝政。這天趙老四上書,講了一個故事。

  古代兩千多年前,衛國有個叫胥靡的小吏貪汙的事情敗露,逃到了魏國,衛嗣君欲用五十金贖回,魏國不給,衛嗣君就想用一個城交換。

  身邊的大臣說:「用一個城邑交換一個官吏,值得嗎?」

  衛嗣君說:「法治無所謂值不值得。法治不能建立,該殺的人不能殺、該判刑的人不能判,即使有十個城邑又有什麼用!法制建立了,該殺的人殺了、該判刑的判了,即使失去十個城邑,也沒有什麼妨礙!而且貪官都逃到外國,那麼國家的錢財不就會被掏空了嗎?」

  後來,衛嗣君用一個城邑終於從魏國交換回了個小吏,並依律懲治了這個小吏。

  以一城換一吏,為了懲治外逃官員,衛嗣君可謂不惜代價了。這樣做的目的,是為了維護法制的尊嚴和統一。

  朱傳宗看了大覺有理,如果貪官們都像水封良一樣,在國內貪汙,把錢都運到國外,然後再逃到外國。官員們都效仿,長此以往,國家將會越來越窮,非滅亡不可。以前歷朝歷代,就算再壞,再腐敗,也沒有貪官敢把錢運到國外的。

  如果此例一開,千秋後世如何評價他朱傳宗?朱傳宗越想越是害怕,最後他痛下決心,不惜任何代價,也要把水封良押回處死。

  朱傳宗派使臣去西遼國討要回水封良,不惜任何代價,並且調動兵馬,隨時準備開戰。

  西遼國見大梁不惜開戰,也要押這個貪官回去,只好答應,也樂得能夠得到一些好處。水封良被押回之後,本來應該千刀萬剮,朱傳宗念他跟隨多年的份上,心中一軟,讓他服毒自盡,保留全屍了。

  水封良這個奸臣被處死之後,大梁風氣為之一振,百姓們見朝廷如此堅決地整治貪官,也都欣喜擁戴。

  此後雖然皇帝到了成年人的年齡,應該親自理政了,但是朱傳宗見他還年輕,不放心,大臣們也都習慣有事情稟告朱傳宗,所以皇帝仍舊是有名無實權。

  趙老四、錢老六等人經常上奏一些意見,都非常有見識,因此朱傳宗實行起來,對國家大有好處。

  這樣過了幾個月,一天,朱傳宗想起趙老四、錢老六等人雖然當官多年,已經不是以前沒有一點見識的窮小子了,可是以他們的水準,不可能有如此高明的見識,不由忽然想起了一個人,便傳他們進府,當面逼問他們。

  幾人都跪下承認,這些都是吳思遠吳先生所教的,只是吳先生再三吩咐,不能洩露他的行蹤。

  朱傳宗想起吳先生許許多多的高明遠見,如今都證明了他的正確,以前的種種預言,全都靈驗了,因此決定痛改前非,親自去拜訪請益。

  朱傳宗威嚇他們一下,幾人不敢不說,答應帶他前去拜訪。

  在王大牛等人的帶領下,朱傳宗喬裝向吳思遠隱居之地出發。那裡是偏僻的地方,越往裡走,越來越清幽,最後來到一個小村,在村邊遇到一個清俊秀的五十多歲的老者正在釣魚。

  眾人累了,便都坐下歇息。

  朱傳宗見老者相貌不凡,便和他詢問這裡的情況,聊了一會,朱傳宗聽他出口不凡,原本想趕路,不由坐定了下來,和他高談闊論起來。

  老者對於官場的事情洞若觀火,原來他曾經任過幾任師爺,不知道什麼原因才不幹的,聊起官場的故事,老者便講了一則故事:

  幾個縣官一起到省裡拜見省布政使,從一大早一直等到中午,布政使才來到書房。行禮後,大家分頭坐下,布政使還未開口,有個知縣就突然站起身來提問:「請問大人貴縣?」

  布政使說:「原籍大興。」

  那知縣又追問:「屬於哪一府?」

  布政使說:「是順天府。」

  那知縣點頭說道:「對啊、原來如此。」坐了下去。

  那知縣健談,嘴巴也巧,和布政使漸漸聊得很是投機。

  布政使心中高興,便反問那知縣是哪人?那知縣答道:「回大人的話,是西光人。」

  布政使又問:「貴鄉風土如何?」

  那知縣回答:「回大人的話,敝縣土產絕少,只是山中猴子很多。」

  布政使問:「猴子有多大?」

  那知縣說:「回大人的話,小的不過巴兒狗模樣,大的卻似大人一般。」

  他說的「大人一般」當然應該是指和成年人一樣的意思,可是他前面口口聲聲稱呼布政使為「大人」,聽上去就沒有分別。

  同坐的人都不禁心中暗笑。布政使大怒,站起身來厲聲責罵:「像你這樣的人還想為民父母?」拂袖而去。當天布政使就發出了一道命令,要那知縣「告病還鄉」。

  朱傳宗聽老者講的有趣,在山野之中,還能遇到如此高人,不由大為高興。

  二人越聊越是投機,漸漸討論到官場上的用人。

  朱傳宗道:「官員在各種場合莊重地宣講:『我們採用官員原則是任人唯賢,而不是任人唯親。』聽上去當然令人肅然起敬,但現實中卻不是這麼回事,都是任人唯親,不免令人沮喪。」

  老者道:「不僅任人唯賢排不到前頭,任人唯親也要往後排呢!」

  朱傳宗見這一句開場白就不同尋常,於是趕緊問:「哦,何以見得?」

  老者不緊不慢地說:「你且聽我說,排在第一位的是『任人唯上』,也就是說,要領會上級官員的意圖,上級官員讓你安排誰你就安排誰。否則上級一不高興,你的位置就坐不穩了,更別說想要繼續陞官了。」

  朱傳宗有醍醐灌頂之感,道:「有道理。那接著就該任人唯親或者任人唯賢了吧?」

  「還是排不上。」老者說,「排在第二位的是『任人為幫』。現在的官場,局面複雜,鬥爭白熱化。表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團和氣,實際上都在下邊使絆子。你如果孤零零的一個人在官場上混,不弄幾個志同道合的哥們兒在前後左右幫襯著,想幹什麼都幹不了,不僅幹不了事,連這個官位也坐不長久,很快就會被人家撬掉了。」

  朱傳宗恍然大悟,便不再插話,任由他繼續說下去。

  老者道:「把上邊打點好,再把前後左右人安插齊了,就可以做第三步,那就是『任人唯錢』。為什麼?因為『錢』比『親』重要,『親』畢竟還是別人,『錢』可是揣進自己腰包裡去的。

  「排在第四位的是『任人唯拍』。官位坐穩了,錢也撈到了,就該弄幾個拍馬屁的人圍在身邊享受一下了。頌歌盈耳神仙樂,你可別小看這拍馬屁,這可是一門學問,不是誰想拍就能拍得好的。弄不好拍到馬蹄上,那就是自討沒趣;但如果拍好了,拍出水準來,被拍的人那真是其樂無窮。這麼跟你說吧,就跟喝酒似的,會上癮!

  「排在第五位的是『任人唯吹』。上級官員喜歡政績,但你又不能太離譜,太離譜就鬧笑話了,上級官員也會不高興。當然嘍,如果你是個死心眼,實際政績增長多少你就報多少,那上級官員就更不高興了!你這是在拖上級官員的後腿嘛!上級官員也想要進步,是不是?所以說,『任人唯吹』,這一點也很重要。

  「第六位,就該『任人唯親』。咱們大梁人講究親情,把各方面都打點好了,親朋好友也該照顧一下,要不也顯得太沒人情味了。太沒人情味是要挨罵的。」

  所謂「野有遺賢」,朱傳宗知道遇上民間高人了,不由得感慨大梁民間智慧之發達。

  朱傳宗佩服得五體投地,道:「先生真是高人啊!」

  老者擺手道:「高人可談不上,要真算高人的話,東山倒住著一位。」

  朱傳宗霍地站起,道:「莫非是吳思遠吳先生?」

  老者驚道:「正是,你認識他?」

  朱傳宗笑道:「我是他的弟子。」

  老者一怔,哈哈大笑道;「原來是名聞天下的攝政王到了。」二人相視大笑。

  老者原來是吳思遠的鄰居,也是他的好朋友。

  老者領朱傳宗來到一個小院。院落雖然不豪華,但是卻別有風味,顯得不俗。

  朱傳宗一見滿頭白髮的老者,當頭便拜,吳思遠大笑把他扶起,道:「王爺多年不下跪了吧!就是皇上也不敢承受你的跪拜。你這一跪,老朽可擔當不起啊!」

  朱傳宗道:「先生是我的老師,這是理所應當的,先生怎麼這麼客氣。」說完還要再跪。

  吳思遠攔住他道:「世俗的禮節不要也罷,不須客套。」

  朱傳宗不肯,還是堅持行完禮之後,才入座坐下。

  二人多年沒見,互述衷腸。朱傳宗漸漸提到如今官場腐敗的事情,擔憂以後大梁的江山不保。

  最後朱傳宗問道:「先生,那你看應該怎麼辦,才能讓大梁千秋萬代?」

  「非變法,改變制度不可。」吳思遠微笑道。

  朱傳宗聽著一愣,說:「願聞其詳。」

  吳思遠道:「如果能分一部分權力給百姓,君民共同監督,官吏們就無法瞞天過海了。吏治清明,老百姓生活就會好,也就不會造反了。」

  朱傳宗興趣盎然地問道:「怎樣讓百姓監督?」

  吳思遠道:「應該施行君主立憲。」

  朱傳宗道:「君主立憲?你說給我聽聽吧!」

  當下吳思遠就把君主立憲制解釋了一番。

  君主立憲制,或稱「虛君共和」,是一種國家的體制。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,通過立憲,樹立人民主權,限制君主權力,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。

  立憲的君主雖然依然是國家的最高上級官員,但他們的權利和義務被憲法明確地規定。這樣君主的權力多少受到限制。

  主權必集中於君主一人之手,斷不可旁落於臣民。臣民的自由權由法律規定,是政府所給予的,而非按照人民的意志的自由,云云。君主立憲的意義在於「尊崇國體,強化君權」,並進一步指出立憲的三大利點,即皇位永定、減少外患、滅絕革命。其中,立憲的君主神聖不可侵犯,因為行政上的責任乃由大臣負責,根據議會的彈劾,政府還可引咎辭職並成立新的內閣,這恰似傳統王朝政治中「相位旦夕可移,君位萬世不變」的運作原理。

  朱傳宗道:「那皇帝做什麼呢?」

  吳思遠道:「皇帝監督內閣的運作,但是無權直接干涉國政。老百姓選舉議會,議會制定憲法,選舉內閣,由內閣來管理國家。」

  朱傳宗一拍桌子站了起來,眼睛裡透出威嚴的光芒,道:「莫非你要我把大梁的江山拱手相讓不成!」

  吳思遠並不害怕,毫不退縮地說:「民為重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歷史上多少朝代,哪個不是盛了又衰?到了末代皇帝,老百姓血流成河,皇家子孫也被殺得幾乎絕了種。天道變易不常,如果不這麼做,難道就能江山永遠不變不成?」

  朱傳宗想了良久,歎道:「禁書也禁不了老百姓的嘴。變法削去皇帝的一些權力,換來子孫長久,人民安樂,也未嘗不是個辦法。計利當計天下利,求名當求萬世名。先生說的也有道理。」

  吳思遠滿懷希望地道:「如果你真按我說的辦,就是幫老百姓定下了萬世基業,而且保證了你的子孫繁衍不絕,大梁也會由此強大起來。」

  朱傳宗想起貪官汙吏橫行天下,便道:「好吧,你把變法的細節也寫成文章上來,我再仔細看看。」


  第十章 ◆ 雞犬升天

  朱傳宗離開京師,在吳思遠的小山村足足留了七日,詳細請教了所有的一切,不由被吳思遠的理論打動了,回到京師,便準備開始變法。

  變法不能不取得太后張端頤的支持,而且朱傳宗因為聽到新的思想,被這種全新的思想所震撼,他激動莫名,很想找人傾訴,張端頤既是他的老情人,又是愛兒的生母,又是當朝的皇太后,因此朱傳宗到宮裡去見太后,把此行的一切都告訴了她。

  朱傳宗滔滔不絕,把君主立憲的種種好處都說了一遍,見太后一臉迷茫,笑道:「你沒有聽懂是正常,你慢慢就會清楚了。想到我們大梁以後能夠人人安居樂業,自由幸福,想到我們的後代,世世代代都能統治天下,真是太好不過了。」

  張端頤勉強笑道:「你的說法聽起來很玄妙,可真的有效用嗎?不會讓皇帝變成擺設吧?那樣當皇帝還有什麼意思?咱們的兒子可不樂意。」

  朱傳宗道:「皇帝還是有很大權力的,怎麼能說是擺設呢?只是當然沒有以前的權力大了。可是你看我這麼多年來,權力這麼大,反而把天下治的大亂,只有放棄一些權力,才能讓天下百姓過好日子啊!」

  張端頤見朱傳宗一臉興奮,知道現在說什麼也阻擋不了他的想法,只好不說。

  朱傳宗開始在朝廷上推行新政,要實行新的制度。大臣們聽了,都出言反對,說這可萬萬不可,什麼祖宗之法不可變之類的,還有就是說這樣下去,會讓大梁失去江山,讓皇帝失去政權的。還有說官員怎麼能讓百姓來評頭論足呢?那些百姓,都是見識低微的蠢貨,如果讓百姓們選舉官員,那天下還不得大亂?

  朱傳宗非常懊惱,把這些見識低微的蠢官都罷了,再任用新的官員。可是官員們雖然不敢明裡反對,但都是消極抵抗,朱傳宗看得氣惱無比。

  朱傳宗為了達成心中的理想,便請吳思遠先生回朝幫他實行新法。

  他和吳思遠一起開始實行新的制度,可是要讓官員們放棄他們手中的權力,受老百姓的監督,他們都不肯幹,抵制的很厲害。

  於是很多官員串聯起來,都找太后和皇帝傾訴。

  太后張端頤見朝廷動盪,便找朱傳宗商議,請他不要再實行什麼新法了。

  朱傳宗卻不肯聽,太后無奈道:「你掌管天下這麼多年了,如今皇帝已經成人,你就放手讓他去主政好了,你也落得個清閒。」

  朱傳宗歎道:「我如何是個有野心的人?不是我不肯放棄權力,只是我想打下一個能夠奠定萬世基業的制度,讓我們的後代世代都能享受尊榮,而且老百姓也能過上好日子。這都是為子孫後代著想的大事啊。」

  太后見他意志堅決,勸也無用,心中大分無奈。

  皇帝不能親自執政,心中不滿,手下大臣們看準機會,都投靠皇帝,請皇帝為他們做主。

  皇帝把大臣們的種種委屈,哭訴給太后聽,請太后做主,太后抵不住兒子的哀求,再說她也怕朱傳宗打著變法的名義,把皇帝給廢了。一個女人,當有了兒子的時候,最愛的男人就是兒子了,因此她為了兒子著想,便開始想法子對付朱傳宗來。

  所謂名正言順,畢竟天下是太后和皇帝的,太后支持皇帝暗中奪權,母子兩個安排投靠他們的大臣身居要位,漸漸把兵部、吏部等重要部門的都控制住了。朱傳宗一心變法,全沒心思防備他們母子兩個。

  一天太后和皇帝請朱傳宗到皇宮喝酒,皇帝向朱傳宗袒露心思,認他為父,一家三口其樂融融,朱傳宗喝得爛醉,等到第二天醒來的時候,才發現已經被捆綁住了。

  這個時候朝廷已經發生了巨變,皇帝宣佈親自執政,廢除朱傳宗的王位,把他貶為平民。並且把吳思遠等一干主張變法的大臣都一網打盡,殺的殺,貶的貶。

  吳思遠臨死前歎道:「我不為自己悲哀,失去了這個好機會,恐怕日後不知道多少年還有這樣變法的機會。天命不可抗拒,老天讓大梁的百姓千秋萬代受苦,我一生盡力改變此事,雖然功虧一簣,但也問心無愧了。」

  吳思遠最後在遺書上寫道:「有心變法,無力抗天。死得其所,快哉快哉!」

  吳思遠在熊熊大火之中被燒成灰燼,不過他的思想卻是熄滅不了,他照亮了許多人為這個目標奮鬥一生。

  之後太后和皇帝把朱傳宗囚禁在王府,不許他出門。

  過了月餘,這一天王定昆帶著大隊人馬,來到王府,把王府團團圍住。

  一個手下要去敲門,王定昆擺手示意不用,他親自下馬,敲起門來,大門打開後,一個丫鬟請他進去。

  王定昆只帶著幾個心腹,進得門來。

  經過許多幽徑,在花園深處中,朱傳宗身邊胭脂粉黛環繞,正擺了一桌酒席。見王定昆來了,便請他坐下,這時兩個絕色美人替他們斟滿酒。

  朱傳宗笑答:「沒想到這麼多年來,我們竟然在這種情況下再次喝酒,想起過往的經歷,恍如隔世啊。」

  王定昆默然良久,也歎息不已,道:「我有很多話想對你說,可是現在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,不如一起喝酒吧!」

  二人哈哈大笑,都喝乾了杯中酒。

  二人一杯接著一杯,都是酒到杯乾。朱傳宗道:「如果不是我親生兒子要殺我,但凡有一點機會,我也要立刻反出京師,再率領天下兵馬和他一決雌雄。可惜他是我的兒子,讓我怎麼能下得了手?再說天下的百姓也夠苦了,我不忍心讓他們再受苦。」

  王定昆道:「你有一個計謀深沈,敢作敢當的好兒子,你應該高興才是。以後的天下就是他的,不管他姓什麼,終究是你的兒子啊!你死得也瞑目了。」

  朱傳宗歎道:「我是為天下百姓歎息。不過我也當真老了,再說,再開殺戮,也不知道是對是錯。天下的事情,就交給天下人去辦吧!老百姓如果聰明,會追尋他們想要的生活的。」

  王定昆點頭同意,二人喝了個酩酊大醉。

  酒都喝完了,朱傳宗道:「我們全家都在這裡,我的妻妾丫鬟,還有兒子,都在這裡。你要動手,就動手吧!」

  王定昆凝視了他半晌,忽然道:「請王爺帶家人離開吧!我派心腹護送你們全家離開,一切我都已安排妥當。」

  朱傳宗道:「你放了我們,你怎麼對皇上交代?」

  王定昆道:「我就說你帶全家成仙而去了。你一生做了別人都做不到的事情,我想皇上會相信的。再說皇上派我來殺你,擺明了是一石二鳥之計。如果我殺了他的親生父親,他會饒了我嗎?」

  朱傳宗默然不語,歎道:「希望如此。」也不再多說話,帶領全家老小,頭也不回,瀟灑去了。

  王定昆等朱傳宗全家離開京師,才回奏皇上,說朱傳宗已經帶著全家升天而去了。就連朱傳宗家的雞犬,都飛上了天,很多士兵都是親眼看見他們全家飛上天去的。

  皇帝聽了,思索良久,才緩緩地道:「你做得很好。老王爺英武一生,傳說是天上神仙下凡,保佑我大梁,如今朕登基,他帶著家人升仙,可喜可賀啊!」隨後皇帝赦免了朱傳宗的一切罪狀,並且恢復他王爺的封號,並且親自賜了謐號。

  朱傳宗帶著家人離開京師,來到一處偏僻的地方隱居。不過他們一家美女如雲,在小地方也引人矚目,因此最後在海外找到了一處小島,定居海外,過上逍遙自在的神仙一般日子。

  小郁不再擔心朱傳宗再出意外,自然嫁給了朱傳宗為妻,而且還生了一個又白又胖的大小子呢!

  而湯悔登基之後,勵精圖治。朱傳宗治理國家雖然算不上什麼太平盛世,但也是歷史上比較清明的時期,因此替他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。而湯悔勤政愛民,居然建立了一個盛世。

  不過等到又過了幾代,大梁終於越來越腐敗,最後農民開始起義,鬧的滿天下都是烽火。臨近大梁的一個小國,後青族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小國。趁著大梁內亂,大舉入侵,居然一舉佔領了大梁國。

  後青族統一天下之後,建立了後青國。

  為了愚弄百姓,後青國開始實行嚴酷的愚民政策。而後青族因為是一個腐敗集團,所以力量更為龐大,以前的朝代,皇帝和文官集團是有衝突的,文官集團為了禮教,還能做些好事,但是後青族就不一樣了,他們把剝削來的錢財,都運到他們以前的國家,也就是外國,因此造成了巨大的財富流失。

  後青族為了他們的統治,宣稱為了書寫方便,要簡化字體,因而大肆改變字體。其實這個主意原也不錯,如果出發點是好的,簡化字體,可以節省書寫時間,可以更快地識字,也是很好的政策。

  不過他們不過是打著簡化的名義,實際是為了愚弄百姓。因為簡化字體之後,原來那些書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廢除掉了,這樣實際上就是沒收了全國的書籍。

  這樣做的好處很大,如果全國禁書,歷朝歷代都做不到,老百姓又不傻不會把書藏起來,但是改變字體之後,卻達到了禁書的目的,因為老百姓所藏的禁書,經過十幾年之後,孩子們便讀不懂了。

  還有,就是書本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,淘汰全國的書籍,那可是幾千萬冊啊,要再想印刷這些書籍,那是非常大的工程,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還有物力,還更花時間。因此在書籍短缺,又都是讓人變傻的書籍的教育下,老百姓變得越來越傻。

  在後青族的統治下,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越來越愚蠢,越來越笨,雖然後來也有幾次機會改變這種比帝制更腐敗的制度,可是可能是上天在懲罰這片土地的人們,每一次都是落後的文明戰勝先進的文明,讓這片土地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

 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,是上天詛咒的人,雖然很多百姓都不願意,也想過文明自由的生活,可是卻抵抗不了後青族這個暴力腐敗集團的勢力,因此他們龐大的勢力,一直統治著這片土地。他們是上天派下來的惡神,要等著下一次善神的搭救,雖然不知道要等多久,不過總之是有希望的。聰明的讀者,你們說是不是呢?

  【全書完】